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

2016-11-7    資深UI設計者

如果您想訂閱本博客內容,每天自動發(fā)到您的郵箱中, 請點這里

#交互學堂#深度訪談是用戶研究中經(jīng)常用到的研究方法,它是一種無結構的、直接的、一對一的訪問形式,用以揭示被試對某一問題的潛在動機、態(tài)度和情感。它的關鍵在于『深度』。怎樣才能做到有『深度』呢?那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上的投射效應。

一、投射技術相關理論

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,它的理論基礎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。在這個理論中,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比喻為冰山,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為意識和前意識:意識是現(xiàn)在的想法和知覺,是可用語言直接表達出來的;前意識則是指目前不在心中,但若經(jīng)由回想即可將之帶到意識狀態(tài)的所有信息,比如回憶、儲備的知識等(舉個栗子:忽然想起落在自行車框中的耳機后驚呼:『我的耳機』,這就是前意識轉化為意識的過程);而沉在水面下的占據(jù)絕大部分的則代表無意識(也叫潛意識),而大部分的思想、行為的沖動、欲望以及無法觸及的記憶則由無意識決定的。無意識是無法直接用語言表達的,它的展現(xiàn)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,投射則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。

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-IAMUE

弗洛伊德赫赫有名的的冰山理論,后來還被海明威延伸到了文學創(chuàng)作上

投射本身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,它通過將自身不想要的特質加諸他人或事物身上,以此來保護自己免于被察覺自己也擁有這些特質。目前比較著名的投射測驗有兩個:

一是羅夏墨跡測驗(RorschachTest),它是由20世紀2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羅夏發(fā)展的。在這個測驗中,工作人員會向被試提供10張卡片,每張卡片上面都有復雜的墨跡圖(如下圖被試手中的那張),被試一次只看一張,然后說出有關墨跡的所有內容,這些內容一般包括關注的區(qū)位(全部墨跡還是只是其中一部分)、決定因素(影響墨跡顏色、形狀、結構的因素有哪些)和內容(代表什么)【這三個內容在大部分的投射技術中都會讓被試回答】。10張全部完成后,施測者會根據(jù)被試的回答以及反應得出被試的人格或心理特征。

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-IAMUE

羅夏墨跡測驗現(xiàn)場測試圖

另一個是主題統(tǒng)覺測驗(TAT),該測驗出現(xiàn)的時間大概比墨跡測驗晚十年,是哈佛大學的莫瑞發(fā)明的。它的操作步驟跟羅夏墨跡測驗類似,不同的是提供媒介和數(shù)量不同。TAT提供的是20張主題模糊的照片和景物(類似下圖),然后要求被試根據(jù)每張照片講一個故事。莫瑞提出的方法是要從故事中分析一系列的“需要”和“壓力”。他認為,需要可派生出壓力,而且正是由于需要與壓力控制著人的行為,影響了人格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。因此,通過主題統(tǒng)覺測驗,可以反映一個人的人格特點。尤其是在有特殊問題困擾時(比如焦慮),就會在許多故事上凸顯出來。

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-IAMUE

TAT測試用圖

二、在實際調研中的應用

在用戶研究中,前輩們對常用的投射技術做了改進和延展,用在深度訪談(焦點小組有的同樣適用)中的投射技術主要有聯(lián)想法、完成法、第三人稱法和擬人法。

擬人法(又叫人格化法)

大致的操作就是讓被試把目標對象想象成一個人,這個人有什么特點,比如性別、多大歲數(shù)、什么職業(yè)、顏值如何、都有什么樣的朋友、有什么愛好等等一一列出。

以招聘網(wǎng)站為例,一般使用的話術:

『剛才我們了解了很多招聘網(wǎng)站的品牌,通常我們對不同的品牌會有不同的印象,假定可以把一個產(chǎn)品品牌想象成一個人,有某種外觀長相,行為舉止有某種方式,有某些特定的價值觀和特性。比如說,提起農(nóng)行,我們會認為它勤勞、樸實但是缺乏創(chuàng)新的中年男人,循規(guī)蹈矩,缺少財富感但是很安全穩(wěn)重的形象;而招商銀行則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,靈活、前衛(wèi)、對外界的變化敏感,容易把握市場脈動,總是出現(xiàn)在一些年輕、時尚、財富劇集的場合。

現(xiàn)在如果將各招聘網(wǎng)站品牌想象成一個人,你認為他/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?請大家描述一個你自己最熟悉或者偏愛的品牌?!?

擬人法還可以跟后面將要提到的圖片檢索法組合使用,以幫助對某一方面表述困難的被試對研究對象人格化進行描述。

擬人法簡單易懂,對認知和表達能力要求相比其他方法較低,對于青少年、三低人群尤為適用。

聯(lián)想法(Association Technique)

說到聯(lián)想法,弗洛伊德是該法當之無愧的祖師爺,他創(chuàng)立的自由聯(lián)想法至今仍在使用(但多是在心理咨詢和診斷上)。而作為自由聯(lián)想法的變種,限制性的自由聯(lián)想則是祖師爺無限制自由聯(lián)想的升級版,同時也是用戶(市場)研究用的比較多的一種投射技術。

限制性的自由聯(lián)想,顧名思義,就是在特定范圍內的聯(lián)想,這個范圍可能是特定的表述方式(比如『一句話』、『一個詞』),也可能是特定的聯(lián)想對象(比如聯(lián)想到的『品牌』、首先想到的『人物』等)。它又分很多種,但比較有名的當屬詞語聯(lián)想法。

提到詞語聯(lián)想法就不得不提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:榮格。榮格是第一個利用詞語聯(lián)想技術來研究反應障礙的心理學家,他的第一部著作就是關于詞語聯(lián)想試驗的:《詞語聯(lián)想研究》,這也是他的成名作。

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-IAMUE

左:弗洛伊德;右:榮格

詞語聯(lián)想法的操作非常簡單:首先,介紹規(guī)則(一般的規(guī)則就是要求被試在聽到或看到關鍵詞后說出想到的詞語是什么,有的項目也會要求說出其次、再次想到的詞語都有哪些);其次,給到用戶關鍵詞(關鍵詞的選擇一般來自于項目想要解決的問題);然后讓用戶說出由此聯(lián)想到的詞語,并記錄。

根據(jù)項目的目的不同,詞語聯(lián)想的操作方式又可以分為兩種:單一詞語聯(lián)想和組合詞語聯(lián)想。

單一詞語聯(lián)想一般是圍繞一個關鍵詞讓被試進行聯(lián)想,常用于檢驗需求方對該關鍵詞的理解與被試實際的聯(lián)想之間的差異。尤其在跟icon設計命名相關的用研項目中效果甚佳。因為這種視覺、語意上的理解更強調用戶的第一聯(lián)想度,用戶才不會深入地去想:這個圖標、這個文案是什么意思,點進去有沒有可能我要找的東西。才不會!往往是用戶的第一眼、一霎那就決定你的設計是不是成功的了。除此之外,還會用來測試品牌形象,以及消費者對產(chǎn)品、廣告包裝的態(tài)度等。對于品牌的聯(lián)想可以通過多級聯(lián)想的方式挖掘所有跟品牌相關的核心詞匯,以此了解消費者對品牌的心理感受。

組合詞語聯(lián)想常用于了解用戶對某一類產(chǎn)品或服務的態(tài)度,從而能夠以態(tài)度為基礎對用戶進行細分。一般會給被試一組詞匯,每次一個,要求被試說出想到的是什么。給被試的那組詞匯來自于跟該類產(chǎn)品或服務相關的使用場景,或者產(chǎn)品/服務的特征、影響購買的因素等。比如在對餐具洗滌劑的研究中,這些詞匯可以為『家庭』、『污穢』、『清潔日』、『氣泡』等。在分析上,通過三方面了解被試潛在的態(tài)度:一是任何一詞作為答案的頻率;二是給出答案前的反應時間;三是在一段合理時間內,有多少人對測試詞語沒有反應(沒有反應表示被試對該類產(chǎn)品有情緒,這其實也代表著一類群體)。

完成法(Completion Techniques)

完成法是向被試提供一個不完整的句子或故事,要求被試補充完整。根據(jù)完成的內容不同分為:句子完成法和故事完成法。

句子完成法:事前準備一些跟項目目的、場景有關的不完整句子,讓被訪者填寫,填寫完畢后需要解釋下填這個內容的理由(這很重要)。比如『這個APP圖標讓我覺得』、『茶在時是一個好飲料』;

故事完成法:跟句子完成法類似,故事完成法需要先給到故事的前半段,說清楚故事的場景,從而引出一個話題。然后讓被試講述接下來怎么做,最終結論是什么。舉個例子:

奧美曾經(jīng)用故事完成法幫力波啤酒做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品牌塑造項目。他們給的場景是:『進入一個長長的走道,兩邊有很多門,其中一扇上寫著XX (某運動用品品牌)。推門進入, 你會看到很多運動明星,很多運動器材,很多球迷,但這不是你要去的地方。關上門,另有扇門上寫XX (某香煙品牌) 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一望無際的崇山峻嶺,有牛仔,有駿馬,但這也不是你要去的,關上門?,F(xiàn)在你發(fā)現(xiàn)有一扇門上寫的是力波,這是你要去的。推開門,走進去,仔細觀察,把你看到的一切記在心中,告訴我們?!?

奧美根據(jù)這個研究結果發(fā)現(xiàn)了平凡男人身上很多閃光的品質,比如『愛』、『分享』、『陪伴』等。因此奧美制作了以“上海男人的故事”來演繹“上海男人本色”的系列電視廣告(那時候力波主打上海市場)。其中一條廣告片是元宵節(jié)父親為小孩扎兔子燈,孩子為有一位“心靈手巧”好父親而倍感自豪。廣告使用了“有了你,生活更有味道”,“力波啤酒,男人本色”等雙關語同時贊美主人公的美德和產(chǎn)品。

第三人稱法(Third-person Technique)

該法是通過將問題的焦點轉移到跟被試有直接聯(lián)系或近似的人身上,比如朋友、鄰居等,從而減少被試心理負擔或自我道德貶低的一種投射方法,對于詢問比較隱私,比如性、收入、信仰等敏感話題有奇效。

記得以前在一次定性培訓上,講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有關第三人稱法很經(jīng)典的例子,是關于性的。就是,如果直接詢問一個被試『您本人愿意有婚前性行為嘛?』,被試可能會出于社會價值的認同而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。這時就需要換成評價別人來減少被試的顧慮,比如:『兩個人正在相戀,在戀愛中發(fā)生了性行為,您對這種行為的發(fā)生有什么看法?』

關于第三人稱法的運用歷史上也有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:

在上世紀50年代雀巢剛推出速溶咖啡的時候,他們覺得這么一個省時省力的曠世佳品一定會大火特火,然而上市后卻業(yè)績慘淡。所以他們找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海爾,海爾發(fā)現(xiàn)在直接詢問主婦為什么不買速溶咖啡的時候,她們都說速溶不如煮的好喝(雀巢說絕壁不可能,我那是經(jīng)過百八十道工序精心打造的~~)。所以,聰明的海爾換上了第三人稱法,他重新邀請到了另外兩組家庭主婦,每組都提供兩份購物清單,其中除了咖啡處一個是速溶咖啡,一處是咖啡豆外,其他均一樣,然后詢問兩組主婦覺得這兩份清單的主人是什么樣的人。結果買速溶咖啡的主人被認為是懶惰的、邋遢的、生活沒有計劃的。至此,雀巢恍然大悟:主婦們不是覺得速溶咖啡口味不好,而是不想有『懶惰』、『不善理家』的差評。所以,后來他們的宣傳就改為了類似『使用速溶咖啡,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』。新的宣傳語不再強調省時省力,而是強調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,以此來改變消費者的認知,認知改變了,行為也會慢慢隨之改變。

除了上面隆重介紹的四類方法之外,投射技術家族中還有諸如繪圖法、圖片檢索解釋法、與陌生人對話法、述夢法、家庭組合法卡通測試法模擬對話法,成員很多,但因為實際工作中用的較少,在此就不再贅述。

接下來說說投射技術的利弊。優(yōu)勢其實很明顯:

·降低了被試對研究主題的敏感性,避免因對研究目的的猜測而影響真實看法的表達;

·將被試與研究對象那種不明顯的、潛隱的聯(lián)系挖掘出來,真實性更強;

·生動活潑,趣味性強,相比枯燥的你問我答好玩多了。

缺點也很明顯:

·分析比較困難,需要研究人員具備一定的經(jīng)驗;

·研究過程中,人的主觀性比較強,有可能會出現(xiàn)解釋偏見的情況。

總得來講,對于無法用直接探索法獲得結果的用研項目來講,投射技術可圈可點,形式上也是喜聞樂見。另外,通過對調研規(guī)模和過程的嚴格要求、定性定量的多元交叉印證也能彌補其一定的缺陷,所以其價值不容小覷。

參考文獻:

1.《普通心理學·修訂版》,彭聃齡主編,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,2011

2.《西爾格德心理學導論(插圖第14版)》,(美)E.西爾格德等著,世界圖書出版公司,2013

3.《深度訪談·如何結交陌生人》,袁岳等著,機械工業(yè)出版社,2006

4.《市場營銷研究:應用導向(第五版)》,(美)納雷希·K·馬爾霍特拉著,電子工業(yè)出版社,2010

『用研面面觀』之投射技術在用戶訪談中的應用-IAMUE

藍藍設計sillybuy.com )是一家專注而深入的界面設計公司,為期望卓越的國內外企業(yè)提供卓越的UI界面設計BS界面設計 、 cs界面設計 、 ipad界面設計 、 包裝設計 、 圖標定制 、 用戶體驗 、交互設計、 網(wǎng)站建設 、平面設計服務

分享本文至:

日歷

鏈接

個人資料
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sillybuy.com

存檔